puppet-5926178_1280.png

曾經身在公部門一段時間,後來決定要離開,在期間觀察到的一些事物,及自己的一些想法,分享給大家,整理出5個你不應該選擇當公務員的理由

不能兼職

「公務員」這個名詞在不同法律下有不同的定義,這邊就不多贅述,基本上大家最常見的就是透過國家考試考進去的公務員,通常就是在公家機關裡面上班,這些公務員有被明文法律規定不能夠「兼職」或是「經營商業」,那為什麼要這樣規定呢?我相信當初訂定立法使公務人員不得兼職得初衷就是希望公務人員們可以專心公務上,一心為人民服務。

在前這個低薪的時代,在正職工作之餘利用網路微創業或者兼職,寫寫部落格、拍拍YOUTUBE,甚至體力比較好的去跑跑外送服務或做一些其他的工作,賺取一些額外的收入,不僅讓生活更加充實,也把自己的觸角延伸至不同的領域,其實是滿正面的方向,但當你是公務員時,這些行為將會備受爭議,以近期的「網紅醫師蒼藍鴿」及稍早的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旅遊部落客林氏璧」來說,就遭遇到相關的困擾了。

同工不同酬

相信大家都清楚公務員是有分階級的,依階級由小到大分別為委任官(1職等~5職等)、薦任官(6職等~9職等)、簡任官(10職等~1職4等),在比較地方的單位例如區公所,8職等的就是課長了,直轄市政府9職等就是科長,很有可能地8職等以上就是長官囉,那之下就是承辦人員,據我待在公家機關工作的經驗,承辦人員工作是沒有在分等級的,公務人員工作項目的最後一條永遠是「長官交辦事項」,長官交辦下來的工作也只能乖乖接下來,不然很有可能會影響到考績,所以說國家考試考得這麼辛苦進入公部門,做一樣的事情,高職等的就領比較多,低職等的做到起笑也還是這麼少,別懷疑在這個環境中就是依據主管的想法來分配工作。

怪異的考績制度

公家機關考績採用甲、乙、丙、丁來分級,基本上大多是都是打甲或乙,除非真的很誇張犯了很大的錯誤,才有可能會拿到丙,但奇怪的是打考績有三個怪異的制度。

第1個,75%的拿甲,25%的拿乙,當然誰都不想成為那25%,於是許多單位常常採用輪流拿乙的方式來處理,但是主管或是長官們多數多數多數都是拿甲的,輪流的永遠都是承辦人員,但面對民眾第一線處理事情的不都是這些基層的人員嗎?為什麼不是長官來輪流拿乙呢?

第2個,準備要調職的人員通常就是乙等,考績一般都是在年底打,一些人員因為自己的生涯規劃想換個單位發展,當調職的消息傳到主管耳中,基本上一整年的努力就化為泡影了,就是拿乙。所以在公部門中調職視同作戰,大家都想盡辦法把調任的消息隱藏到最後,非不得已不公開。

薪水漲幅有限

在公部門發薪水的依據是依照職等或是有沒有當主管來給予,那網路上也有公務人員的107年度薪水簡明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點擊連結來參考,以起薪來說,跟外面的企業相比是還算不錯的,而且每年會微微幅的加薪。

這邊舉例以薦任7職等來說,如果是在地方政府,如果沒有佔到主管缺,那麼就是一直待在7職等,隨著年資越深薪水逐漸往上成長,但當你的職等來到7職等年功俸第6級時,大概也有10多年的經歷了,薪資的成長就此停滯,以目前薪水來說為62,640元,許多資深的公務人員因為可能沒有想要爭取主管缺的想法,那麼薪水的成長也就此打住。

但是在業界,對於積極向上的人來說,經過10多年磨練的,他正處於可以獨當一面的狀態,不管是對人的進退應對,或是面對事情的處理能力,都已獲得相當的能力,則可以用這些能力轉換為相對應的薪資成長,而且沒有不能兼職的規定,如果行有餘力,閒暇之餘還能持續充實自己的口袋。

或許你會說62,640元很多了,但是在這高消費的時代,吃吃喝喝、玩樂旅遊、房租房貸、手機水電、孝奉雙親、疾病醫療、養兒育女都得開銷,當這些費用扣除之後口袋還剩下多少呢?而且大家必須思考一下,通貨持續膨脹、物價一直提升(物價指數可以參考…..),以不變的薪水去面對萬變的開銷,這樣真的OK嗎?

工作內容與你所學基本上無關

大家努力讀了大學、研究所後考進公家機關,但是進去後發現,怎麼處理的每件事情都與所學專業沒有太大的關連。一般庶務性的工作,這應該是用不到專業能力來處理,只要經過訓練,認真學習就可以妥善地完成。業務性的工作,不論是政府要辦活動、開發APP、作公共工程等等等業務,大多是透過採購的方式,請民間廠商競標,得標者來處理工作,所以公務人員比較常做的事情就是處理採購發包的程序,但這些發包程序也就是經過一連串的法規及公文程序,跟你的專業基本上也沒啥相干的。

這就讓我覺得很怪異了,國家考試都不簡單,許多人日夜補習,努力準備,就是為了金榜題名時,但是進入後卻發現考試的東西都用不上,這麼多優秀人才卻來做一些制式化的工作,既然用不到專業,那麼國家考試制定這麼多考科的目的到底在哪呢?

官僚,多數事情都是形式

公家機關中,長官還是絕對權威的代表,長官下的指示並非不能更改或是推翻,但就是沒有人敢出來做這件事情,長官有時候也是會有判斷錯誤的時候,身為部屬不就是應該即時告知請他修正,避免錯誤一直持續。

就我個人觀察,多數的中階主管或是承辦人員,即便接受到錯誤的指令,他還是會接受然後默默去辦,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怕被罵,他們心中早有定見,長官根本不會接受他人的想法,去說也只是碰釘子。所以持續默默的做,成果交給長官後,長官發現是錯誤的,被念了一頓,還不能還口說:「你當初就是這樣講的」,只能把委屈吞下再去修正,而且還不敢問說該怎麼修正,持續地揣摩上意,這樣惡性循環怎麼能讓工作效能上升呢

有時候其他單位的長官來訪或是督導,更是勞師動眾,尤其是工地,主管跟承辦是必然要到場的,而且工地要打掃乾淨,還要做簡報,廠商準備一大堆書面資料及餐點,當下工作都不用做了,侍奉著如老佛爺般,長官們真的給出了什麼良善的具體建議或是改善方案嗎?多數是沒有的。

那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長官的前輩這樣教他,主管的前輩也是這樣教他,你的前輩還是這樣教你,所以這樣的形式規矩被保留下來,並且深深地種在你的腦裡。

公務人員還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上面講了一大堆,並不是說公務員不是好個職業,只是在努力爭取進入這個工作前,你應該了解這樣的職場模式是不是你想要的。


延伸閱讀

為什麼總遇到讓人討厭又不適任的主管

 

 

 

 

 

arrow
arrow

    Dr. C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